夏陽杲杲,盛情灼灼。
在京參加研學活動的青海省玉樹市師生代表日前走進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參加“千年古建韻,少年承匠心”古建文化體驗活動,在斗拱拼裝、脊獸印章等趣味互動中共赴千年之約、品味古建之美,受到住房城鄉建設部幫扶辦公室(以下簡稱“部幫扶辦”)、標準定額司、建筑市場監管司、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和中國建筑業協會等相關單位的熱烈歡迎。
多次深入玉樹調研并開展幫扶工作,親眼見證玉樹的發展與變遷,活動伊始,部幫扶辦副主任、建筑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廖玉平分享了自己與玉樹的不解之緣。他深情地表示,玉樹到北京往返約5000公里,恰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生動寫照,期望這些玉樹的孩子在北京之行中有所收獲,能夠帶著滿滿的成長與感悟回到家鄉。
簡短的致辭環節后,北京首開集團培訓中心的指導老師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為玉樹師生揭開了斗拱“承重密碼”的神秘面紗。動畫中,斗拱猶如靈動的積木,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演變,從早期簡單的支撐構件,逐漸發展成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建筑瑰寶。老師還結合故宮太和殿等經典建筑案例,詳細講解了斗拱在抗震、承重等方面的卓越性能,引得師生們頻頻點頭,眼中滿是對古人智慧的驚嘆。隨后,眾人分組參與斗拱模型拼裝,各組師生圍坐在一起,對著零件圖冊仔細研究、細心搭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斗拱模型逐漸完成,師生們也在實踐中加深了對斗拱結構與原理的理解。在脊獸文化探索環節,學生們紛紛拿起印有“狻猊”“獬豸”“斗牛”等神獸圖案的印章,在空白卡片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專屬“文化印記”。工作人員還為學生們講述了脊獸背后的神話傳說與文化寓意,如獬豸象征公正,狻猊寓意守護。同學們一邊聆聽,一邊在卡片上精心描繪,有的還在卡片背面寫下對家鄉的祝福,讓傳統文化與個人情感融合。
“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觸摸歷史,種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回到玉樹后,我們會通過校園活動分享所學所感,讓古建匠心在高原學子心中落地生根。”玉樹市第四民族完全小學校長王居靖感慨地說。一位同學開心地告訴記者:“我要把這個送給班里的好朋友,讓他知道北京的古建筑和咱們玉樹的經幡一樣,都藏著好多美好的祝福!”
這份祝福寄托著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幫扶工作的深切期許。“玉樹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定點幫扶縣(市),這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要守護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脈。”部幫扶辦主任、一級巡視員董紅梅說,“今天的斗拱拼裝,拼的是中華建筑智慧,更是56個民族的心手相連。希望同學們成為民族團結的小使者,把古建匠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起帶回玉樹,讓雪域高原的建筑既能留住藏式風情,又能展現中華文化氣象,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美好篇章。”
活動接近尾聲時,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作人員同玉樹師生合影留念,鏡頭定格下這充滿溫情與希望的瞬間。玉樹師生還帶來了玉樹市委、市政府送給住房城鄉建設部的錦旗:“住建幫扶情牽雪域筑夢,傾心助力福澤玉樹生輝”。錦旗上的金色大字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不僅承載著玉樹人民對住房城鄉建設部幫扶工作的誠摯謝意,更象征著彼此深厚的情誼與攜手共進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