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輕柔地灑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九峰村,曾經冷冷清清的村委會辦公用房,如今已成為熱鬧溫馨的農村幸福院。老人們或是在健身器材上活動筋骨,或是圍坐在一起品茶聊天,盡情享受著悠閑時光。這一暖心場景,正是黃坑鎮閩臺鄉建鄉創樣板集鎮項目結出的碩果,也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進程中的生動詮釋。
鄉建鄉創作為福建省創新推行的閩臺合作模式,主要通過引入臺灣專業團隊,為鄉村環境整治與產業培育提供全方位支持。黃坑鎮的樣板集鎮項目于2024年被列為省級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在兩年建設期內,投入約1662萬元,全力推進26個子項目的建設。目前,項目進展順利,24個子項目已經開工,其中23個竣工,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600萬元,有效地推動了黃坑鎮向高品質、現代化樣板小鎮的轉變。
黃坑鎮地處建陽區西北部,作為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入口的門戶小鎮,擁有“中國筷子第一鎮”“朱子歸葬之地”“正山小種發源地” 等眾多美譽,還先后榮獲“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國生態鄉鎮”等多項稱號。2024年,黃坑鎮緊緊把握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建設的契機,圍繞“打造國家公園門戶小鎮”的核心目標,從三類農房改造、惠民公共空間打造、景觀設施完善、既有建筑整治、污水垃圾治理、規范管理秩序和文化傳承創新等關鍵方面入手,扎實推進了26個具體項目,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建設與振興之路。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黃坑鎮高度重視機制引領,精心謀劃“樣板集鎮版圖”。建陽區委、區政府將樣板集鎮創建工作列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由區委、區政府親自牽頭,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黃坑鎮組建專門工作專班,積極引入臺灣專業團隊,整合多部門資源,通過“聯保聯動”強化組織保障,以“項目清單”加強專班服務,并建立聯席會議共商制、“三化五定”落實機制和資金籌集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惠民公共空間打造方面,黃坑鎮重點對朱子公園、游客服務中心、嘉禾廣場等公共場所進行升級改造,成功打造出朱子文訓長廊、籃球公園等全齡化公共空間,顯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該鎮充分利用閑置資產,將原稅務大樓改造為綜合性惠民公共空間,將鎮政府沿街商鋪改造為長者食堂,盤活九峰村委會閑置辦公房建成老人幸福院,極大地提升了集鎮的服務功能。此外,黃坑鎮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集鎮污水管網,實現雨污水分流和應接盡接,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規范集鎮停車秩序,硬化集鎮巷道,改造提升主街店招和主要路段立面效果,有效地改善了集鎮面貌。
為實現項目的可持續運營,黃坑鎮秉持“微整治微改造微提升”理念,嚴格控制建設成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避免大拆大建。同時,建立社區、村委會、鄉賢、群眾等多方共同參與的共管機制,有效提升項目的運營管理水平。在產業發展方面,引入臺灣文創團隊,助力黃坑鎮擦亮“中國竹筷第一鎮”“紅茶發源地”的品牌,推動產業振興。通過文旅融合、優化旅游路線、完善全域旅游要素,黃坑鎮持續提升旅游吸引力,并設立閩臺合作交流人才驛站,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
如今,漫步在黃坑鎮,老人們幸福的生活場景隨處可見。清晨,在朱子文訓長廊中,老人們伴著竹鈴聲,在朱子公園打太極,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上午,相約好友到九峰村幸福院下棋打牌;中午,在長者食堂享用健康午餐;下午,陪著子孫到綜合惠民小院看書玩耍;傍晚,從煥然一新的黃坑街散步到籃球公園,看年輕人打球,回憶青春歲月。
下一步,黃坑鎮將繼續借助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的機遇以及閩臺鄉建鄉創合作的優勢,持續優化城鎮建設,全力打造更具品質、更有溫度、更富活力的新時代樣板集鎮,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更多經驗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