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江西省第三批轉化應用城市體檢成果實施城市更新項目的優秀案例名單公布。其中,洪都夜巷文化商業街區與東湖區大士院美食街區提升改造工程入選“老舊街區改造”類優秀案例名單。通過空間整合、豐富經濟生態等一系列舉措,更新后的老街,不僅傳承了歷史文脈、留住了城市記憶,更切實增進了民生福祉。
工業“銹帶”變城市“秀帶”
20世紀的蘇式老建筑、修舊如舊整潔明亮的街道、嵌入航空文化元素的雕塑、老南昌各類老字號餐飲……走進洪都夜巷歷史文化商業街區,仿佛回到老工業社區里的時光,濃濃的“煙火氣”蘊藏著這座老工業區的生機和活力。
洪都夜巷所在的洪都街道,承載著南昌城很多工業發展印跡。2021年,青云譜區對洪都社區的老街巷進行改造提升。“本著像修復文物一樣的標準和要求,我們對老建筑、老街巷進行集中修復,留住城市文化根脈和情懷。”相關負責人說,依托老洪都歷史文化底蘊和南昌市獨有的百棟蘇式文保建筑集群,老建筑、老居民、老品牌、老店鋪,在這里成為亮麗風景線,昔日老舊的工業“銹帶”變身為宜居宜游的城市“秀帶”。
如今的洪都夜巷,不僅保留了幾代洪都人的記憶,更以航空文化主題街區的身份“出圈”,成為南昌新地標。漫步在洪都夜巷,老廠房改造的飛行樂園、銹跡斑駁的飛機模型、印有“洪都制造”標語的墻繪,都反映出南昌航空工業的“成長史”。在洪都夜巷開店的鄧先生感慨道:“改造后,年輕人來打卡,老職工來找回憶,這里已經成了跨代際的社交空間。”
“老味道”+“新體驗”
與洪都夜巷的工業底色不同,大士院美食街區則承載著南昌老城的市井煙火氣。這條毗鄰滕王閣景區的老街,曾是老舊住宅區。2023年年底,這里啟動了改造工程,以“微更新”的手法串聯起歷史與現代。
改造中,設計團隊積極收集周邊商戶意見,采用“繡花功夫”細致更新——古風牌樓、復古店招、彩繪墻等元素保留運用,還原老城風貌;優化街巷布局,將滕王閣景區、勝利路步行街等景點串聯成旅游路線。
改造后的大士院人氣爆棚。“此次改造聚焦融合‘老味道’與‘新體驗’。一方面,我們保留了傳統小吃攤、老字號;另一方面,我們引入了文創市集、非遺工坊,打造‘美食+文化’的IP。”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增強市民游客在大士院街區的滿足感和體驗感,東湖區還專門成立了運營管理指揮部,負責大士院街區的業態引進、商家管理等。“我們在不斷豐富大士院業態的過程中,始終注重引進真正能體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小食,展現地道的江西風味。”
大士院的火爆,帶動了街區經濟的蓬勃發展。今年春節前,南昌瓦罐煨湯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將煨湯店開進了大士院,他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美食,讓外來游客在舌尖的愉悅中,感受江西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讓城市“二次生長”
洪都夜巷文化商業街區與大士院美食街區的煥新之路,正是城市更新中“以人為本,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動體現。南昌市始終堅持“群眾意愿先行”,確保“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共商共議。
同時,南昌市拒絕“千街一面”,深挖本土文化基因。改造后的街區既有統一風格,又各具獨特辨識度。通過引入專業物業服務企業、建立商戶聯盟、開發智慧管理平臺等措施,避免出現“改造熱鬧一時,后續無人問津”的問題。
盤活閑置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新的經濟業態、打造多元消費場景……城市更新讓南昌市一大批老街巷、老廠區、老舊社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們變身為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助力城市“二次生長”。
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來,而是用溫情與智慧喚醒沉睡的街區,讓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共生共榮。未來將走好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