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近年來,山東、湖北、貴州等地推進城市書房、職工書屋等共享閱讀空間建設,通過進社區、進公園、進工地,營造書香濃郁的閱讀氛圍,實現“處處有書香、時時飄書香、人人享書香”,讓城市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進社區: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
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民劉先生來到了自家小區旁邊的海燕書房,這里地方不大,藏書量卻有1.5萬冊,還可免費借閱。對于劉先生而言,海燕書房是一座建在家門口的“精神家園”,他說:“飯后遛著彎兒就過來了,很方便。這個書房藏書量很大,知識面很廣,確實給我們附近的老百姓提供了閱讀的便利。”
在350余平方米的空間里,歷史、文學等各類書籍琳瑯滿目。不少社區居民靜靜享受著閱讀時光。作為諸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平臺,海燕書房與諸城市圖書館數據互聯,書籍在這里能通借通還。市民張先生說:“我家就住在附近,書房環境好、書籍多,想看書隨時可以來。”
借助城市書房,諸城市打造多元化公共文化空間,讓文化融入生活。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努力創造一片精神凈土,讓大家分享閱讀心得,讓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無論對個人的精神成長,還是對當下的書香社會建設,都是一種促進和助力。”
春日芳菲好,讀書正當時。近日,湖北省荊州市經開區一社區內,24小時城市書房正式上線。走入其中,暖黃的燈光與木質的書架相映成趣。現有的3000余冊圖書涵蓋社科、文藝、少兒等多個領域,可滿足各年齡段讀者的閱讀需求。
“刷身份證就能進,晚上想看書隨時都能去。”“以前借書要開車去市圖書館,現在家門口有了城市書房,孩子放學后也能自己來借書,實在太方便了。”前來看書的居民對這座家門口的城市書房贊不絕口。據了解,城市書房內設置有自助借還書機和智能安防系統,居民可刷身份證進入書房,借閱、歸還書籍,社區會定期安排專人進行清潔維護。相關負責人表示,書房為社區居民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正在成為家門口的“文化充電站”。
進公園:低頭看書 抬頭賞景
貴州省貴陽市鷺鳴書屋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觀山湖公園,以“自然為伴,書香潤心”為理念,致力于打造一處集知識傳播、生態教育、休閑體驗與交流互動于一體的多元特色閱讀空間。現設閱覽座席40余個、服務窗口1個,館藏圖書有5000余冊,以自然科學大類為主,涵蓋生物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等子類別,圍繞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呼應公園綠色理念、促進自然與人文交融,同時輔以經典文學、生活旅游、親子教育等方面圖書,兼顧多元閱讀需求,營造全民閱讀氛圍。書屋還配備了自助借還書機,讓閱讀體驗更高效、更貼心。
據介紹,除了鷺鳴書屋,今年觀山湖公園還將迎來兩個新書屋,一個是名字取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寓意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丹若書咖”,將坐落于觀山湖公園民族大聯歡廣場周圍;另一個是以貴陽市城市精神為主要創意概念打造的“知行書苑”,將坐落于觀山湖公園黔南門附近。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丹霞文體公園內,一座形似海螺的白色建筑臨水而立,落地窗映著瀲滟湖光,螺旋狀木質書架蜿蜒向上,引得過往行人頻頻駐足。作為新興的文化地標,海螺書屋自2022年開放以來,憑借獨特的設計理念與豐富的文化活動,日均接待讀者突破上千人(次)。“這里不像傳統圖書館那般嚴肅,倒像是走進了山水畫卷。”市民王先生說。
走進海螺書屋,270度環湖落地窗將瀲滟水色框成天然畫作,整排大氣的木質書架與湖岸曲線完美呼應,一整排四道瀑布流借閱展示系統十分吸睛;內里圓拱形的房間、海鷗形的燈飾、波浪狀的吊頂、極簡的木質裝修風格,處處可以感受到小巧而精致的設計理念。這座1500余平方米的城市書房現有藏書近3萬冊,是一家集閱讀分享、公益講座、藝術策展、活動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服務空間。
進工地:為建設者補充“精神食糧”
在安徽省安慶市安慶港中心港區皖河新港一期工程項目現場,蓋起了一間10余平方米的工地書屋,空間不大,卻很快成了建設者補充“精神食糧”的重要場所。“工地上有個書屋并不稀奇,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作用,使其真正服務于廣大建設者。”項目部負責人說。
書屋里有大量書籍,幫助項目人員備戰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證書考試,為提高學習效率,大家不約而同來此自習。“咱們書屋的專業書籍十分豐富,我最近正在閱讀《鋼結構焊接規范》,充實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看著琳瑯滿目的書架,一位工友高興地說。目前,工地書屋包含各類圖書300余冊,不僅滿足了一線員工文化、技能雙重需要,還營造了“爭做學習型員工,建設學習型項目”的良好氛圍。
中鐵十六局一公司總部職工書屋建立于2018年,共有1000余冊圖書,包括國學類、時政類、文學類、科普類等。書屋最大的特點在于可移動性,是以集裝箱改裝而成的流動職工書屋,方便到京津冀等周邊工地展示、使用。書屋內放置了電腦和電腦桌、閱讀臺、茶水機及咖啡機等設施,讓“職工書屋”真正成為學習的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