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輕拂,碧波蕩漾,不時還有幾只水鳥掠過水面。四月的早晨,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花香。漫步在安徽全椒古襄河的游步道,全椒中學退休老教師王德金心情十分愉悅,他介紹說,每天沿著古襄河散步1個半小時,已經是自己晨練的“必修課”,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實景體驗古人所說的“襄水環清”美麗意境。
全椒縣古襄河,位于全椒縣城北部,由西向東橫貫全椒縣老城區,河流總長約5.7公里,匯水面積約7.2平萬公里,水域面積約25萬平方米,周邊有住戶約4萬戶10.6萬人,是全椒的母親河。
但一段時間以來,古襄河斷面水質超標嚴重,河道污染久治不絕,沿線群眾反映強烈,甚至被列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典型案例通報。全椒縣痛定思痛,認真分析,認為“表面是水質問題,根子是岸上問題”。在全椒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統一部署下,全椒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抓古襄河岸上截污納管,科學謀劃,多措并舉,實施“11843”工程,分片區全方位推進整改工作,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選取1個團隊,制定1個總體方案:通過考察學習先進城市的成功案例經驗,聘請東南大學專業團隊,作為古襄河綜合治理技術指導顧問,編制了全椒縣古襄河綜合整治整體方案,通過了專家評審,確保了整治的科學性、合理性。
劃分8個片區:對古襄河及縣城區按照排水分區精準劃分8個區域101個地塊,實施“精準查”,2個檢測單位、分12個班組,覆蓋市政管網及周邊背街巷道、棚戶區、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等毛細管網,實施排水管網測繪和雨污混接、錯接和漏接調查。形成了地下雨污水管網“一張圖”,排查出各類混接錯接漏接點約6800個。
重點實施4項工程舉措:一是“全力整”,依據測繪和調查成果,對8個片區101個地塊同時進行設計,成熟一個片區,招標一個片區,改造一個片區。目前各片區主體均已完工。二是“水體凈”,完成古襄河各類凈水設施修復,并將BAF、超磁、增氧曝氣等所有設施進行統一管護,委托第三方專業團隊負責,同時對工藝進行提升,實現各凈水設施出水氨氮等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三是“水系通”,實施古襄河補水工程,將小湖圩凈化后的三類水通過9.2公里的管道送至古襄河,每日補水量約3萬噸。四是“標本兼治,系統推進”,同步完成古襄河岸線環境整治,實施游步道及景觀提升工程;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完成城南城市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擴建1萬噸/日處理規模,出水一級A標準。
完善3項機制:一是“運維管護機制”,成立古襄河管理保護管理站,綜合協調生環、執法、水利、住建、襄河鎮(社區)等各部門,發現問題及時收集處理交辦;二是“宣傳發動機制”,持續開展古襄河“清四亂”行動,向城區餐飲單位宣傳和發放《關于嚴禁隨意傾倒生活垃圾(污水)至古襄河的一封信》2300余份,對古襄河河道22.8萬平方米水面上的雜草、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整治毀綠種菜近56320平方米,累計拆除清理沿線速建36處、私搭亂建和亂堆亂放52處等;三是“聯動共治機制”,各部門統一發力,各司其職,構建跨部門聯席機制,形成問題聯處、執法聯動的治理格局。
水上岸上一起整,眼前長遠一并治。2023年以來,全椒先后投入約2億元資金,建立“查、建、補、管”四項機制。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古襄河治理成效顯著,水質改善明顯,目前主要指標已經穩定達到IV類水標準,古襄河重現美麗容顏。
全椒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周翔表示,要把古襄河治理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讓古襄河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