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加強制度建設,堅持智慧賦能,建立輪候庫,精準對接剛性需求,明確輪候工作機制,在配售對象范圍內確定“優先輪候”原則,面向享受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家庭、有多個未成年子女家庭和引進人才傾斜,有效緩解城鎮住房困難工薪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強化科技引領
為進一步摸清保障群體底數,高效、便捷地審核保障對象,建立較為全面的保障性住房輪候庫,沈陽市探索數字技術賦能住房保障工作,開發建設信息系統,在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化以及數據安全上下功夫,實現一個端口收件、全程無紙化、標準化、便捷化的目標。
依托現有應用率高的“沈陽市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增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操作界面和信息數據庫,與“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并行業務辦理,形成較為完整的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統。其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業務板塊支持線上、線下同步受理,可實現申請審核、購買輪候、意向登記、人房匹配、回購退出等全流程管理,確保公開公正、透明高效。
利用受眾群體最廣的“遼事通”APP,開發線上受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請端口,通過人臉識別進行身份信息驗證,根據家庭類別進行基礎信息采集、資格預檢,由系統信息數據庫完成自動校驗、審批結果查詢反饋等。
同時,開辟市級線下辦公地點,滿足不同人群實際需求。借助線上、線下平臺實現審批常態化、區縣全覆蓋受理。沈陽市還借助“遼事通”、盛京銀行“盛情社區”等多個外部系統或應用場景的數據連接通道,及時推送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相關政策、保障房源、申請公示、結果公示等信息。
沈陽市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平臺中設立聯查模塊,依托政務信息共享交互平臺,共享公安、房產、民政、社保等多方面數據,對申請家庭成員的房產、婚姻、養老保險等信息與已有住房保障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實現即時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全程免紙質要件提交,打造智能化、程序化的審批環境,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加強輪候庫建設
去年9月,沈陽市發布《保障性住房購買資格申請辦理公告》,就準入條件、提交材料、申請方式、審核流程等信息予以明確,輪候庫正式啟用。
申請家庭提交申請審核通過后,可自行登錄“遼事通”APP,查閱電子版《購買資格認定書》及“優先配售群體”待遇享受情況。申請家庭可按照項目實施主體發布的保障性住房配售公告、銷售方案參與購房,如登記家庭數小于或等于準售房源數,將采取依次自主選房方式配售;如登記家庭數大于準售房源數,將按優先和普通購房家庭分批次現場搖號方式確定選房順序進行配售;集中配售結束后,如仍有剩余房源,由申請家庭以自主選房方式現場選購。
“沈陽市還全面加強資格審核入口端監管,對審批過程中的錄入、審批、修改等操作信息及操作人員信息進行全程留痕,永久保留歷史數據,做到可查詢、可核實、可追溯的規范化管理。”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同時,利用現有房產數據樓盤表,建立房源項目庫,實現對房源配售、合同備案或不動產登記、回購、再售等狀態的精準管理。聯通項目實施主體,實現系統內購房家庭與所購買房源精準匹配,杜絕“一房多賣”,推動住房保障向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全程監管的方向發展。
通過輪候庫建設,結合智慧化管理手段、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沈陽市依據輪候庫數據分析保障對象的收入、家庭結構等,調整住房戶型與面積分配,提升房源和需求匹配度,精準對接剛性需求,“以需定建、以需定購”,有序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給,為科學謀劃建設規劃和布局、建設規模和節奏,提供可靠和可行的數據支撐。
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解決首批輪候庫內保障對象住房需求,著力實現精準保障、安全保障,逐步滿足工薪收入群體和引進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讓保障人群“進得來、住得安”,切實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