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文明相系。近年來,江西省通過多元籌資、按需改造等舉措,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大批小區變成了宜居、“網紅”家園,改出了群眾得實惠、城市有提升等多贏效果。
拓寬籌資渠道 破解資金難題
“路燈更亮了、樓棟變美了、管網通暢了……”近期,在上饒市信州區北門街道江光小區,居民楊女士開心地說。
江光小區有常住人口近萬人,歷經40多年風雨,道路坑洼、墻面破損、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為解決上述問題,當地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由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等合理共擔。
籌資難一直是各地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題,如何破解?
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負責人介紹,江西采取爭取中央補一點、地方財政配一點、鼓勵單位投一點、引導居民出一點、依托市場融一點的模式,拓寬籌資渠道。
“我們鼓勵居民通過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投工投勞、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該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江西省持續爭取中央補助資金、開展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鼓勵原產權單位出資;參與改造社會力量出資,協調專營單位投資;各地引導居民通過多種方式出資;發行地方專項債,爭取金融機構(銀行)貸款,從而破解改造資金籌集難題。
充分征求民意 滿足實際需求
整齊劃一的停車位,干凈整潔的庭院環境……走進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白水湖管理處南齒小區,優美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居民們在煥然一新的小區內盡享美好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千家萬戶,涉及多個部門,是一項復雜細致的系統工程。如何確保改造成效,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充分調研民情、民意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南齒小區進行改造,不僅對房屋外立面、綠化環境、公共照明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改造,還進行了人行道翻新、排水管和供水管等市政配套設施改造,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住戶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訴求多樣、眾口難調特點,我們充分征求居民意見,針對不同類型小區、不同居民訴求,確定改造重點,以滿足實際需求,形成不同改造風格和特色。”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負責人說,各地推行區塊化改造模式,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與城市公共停車設施提質增量補短板、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城鎮園林綠化提升、完整社區建設等專項行動有機結合,合理拓展改造項目實施地域范圍,讓群眾滿意。
持續深入改造 惠及26萬余戶
近年來,江西省持續深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一大批小區新增了停車位和充電樁、加裝了電梯、實施了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
今年,江西省已在前期排查摸底的基礎上,進一步征求了居民改造意愿,把2000年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納入2025年改造范圍,做到應改盡改。已對2001年至2005年建成的住宅小區,綜合考慮小區環境、設施、服務、管理等短板問題,以及居民改造意愿等,適當納入2025年改造范圍。全省新增開工改造老舊小區716個,惠及26.95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