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波工程學院積極參與“建筑賦能鄉村、設計助力振興”建筑師、工程師“雙師下鄉”行動,以課內學習、入村實踐、課程設計、課題研究等為手段,不斷探索完善浙江寧波慈溪市高校鄉村設計師培養制度。
在參與慈溪市鄉村建設過程中,該校作為鄉村建設高校聯盟成員,通過甬城高校在地化、陪伴式的專業指導,提供全方位、多專業的技術支持,通過現場教學有力開展“雙師下鄉”鄉村建設人才隊伍的培育工作,為全面提升鄉村建設能力與水平、高質量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寧波工程學院的專業導論與學業規劃課堂上,慈溪梅園村和水云浦村建設方案被“搬”進課堂。從高品質建設浙派民居打造,到“浙建事”等鄉村數字化管理的探索和嘗試,“建筑賦能鄉村、設計助力振興”的鮮活案例,激發著學生們對鄉村未來發展的思考與創新熱情。
為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寧波工程學院常態化組織師生入村調研,組織師生在慈溪梅園村、水云浦村、鳳浦岙村和宓家橋等村現場教學。在梅園村,大家對標“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繕保護、危舊房拆改整治、閑置房改造盤活‘四房共改’”要求,實地感受農房結構“好安全”、農房功能“好舒適”、農房設備“好實用”、農房風貌“好氣質”的浙江“四好”農房建設、農村更新的全新理念和有效做法,并針對閑置資源活化利用,以及結合梅園人文底蘊和村內環境實施“微改精提”的思路各抒己見。
在鳳浦岙村和宓家橋村,學生們以《秦月唐涂宋時村,姚皇于蜚鳳浦岙——全域大景區視閾下鳳浦岙文旅主題村莊發展研究》和《活用“紅教材”,樂學宓家橋——紅色旅游引領宓家橋鄉村振興建設方案研究》兩個課題研究成果發布為契機,沉浸式感受鄉村文化IP為引領鄉村建設所作的嘗試和探索;在水云浦村,深刻體會寧波鄉村如何通過“姐妹驛站”婦女工作、“雛鷹計劃”兒童驛站等系列舉措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同時,寧波工程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團隊持續跟進和探索“設計下鄉”工作。從2024年初資料收集到5月份正式函告、交流座談和現狀調研,該校為慈溪市8個鎮13個村莊提供了專業指導和技術幫扶,提出科學可行的村莊建設意見,通過“設計下鄉”活動輔助當地住建局建立慈溪市“彰顯浙派民居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儲備庫,項目涉及14個鎮21個村,為今后幾年開展村莊建設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