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靜美的譙樓、清樸雋雅的牌匾、寬敞平坦的通街路……行走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綠影壁巷,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整座巷子充滿了古樸厚重的氣息,讓人舒適愜意。
綠影壁巷全長220米,是襄陽古城內與南街相接的一條街巷,因巷尾的綠影壁而得名。原來的綠影壁巷是一條很窄的巷子,20世紀80年代,市政府對綠影壁巷進行過一次整體改造,修繕了部分房屋與基礎設施。為進一步推動襄陽古城保護與發展,傳承古城文化,擦亮古城品牌,促進古城保護與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和核心競爭力,襄陽市于2019年10月正式啟動了綠影壁巷綜合整治工程。
綜合整治工程把綠影壁巷建筑立面改造風格定義為明清風格,同時滿足現代居住需求。臨街建筑除3棟多層底商住宅外,其余建筑均為3層以下,以青黑、灰白、古建紅為主色調,臨街增加坡檐、明清風格門窗、空調機罩,配合馬頭墻,增加建筑外立面的豐富度,營造歷史氛圍。
目前,改造升級后的綠影壁巷,從曲線及直線中提煉出整體的流線比例,使整體鋪裝增加趣味與設計感。在鋪裝的選擇上,用了自然面青石板。地面鋪裝、城市家具、市政設施(排水管網、井蓋、路燈等)采用主題化設計,使其成為街巷文化的一部分。重視節點設計及細節設計,藝術化設計街巷設施小品及物質元素;控制與引導街巷標識與廣告系統,對牌匾標識的位置提出指引要求,保證牌匾標識的統一有序。
為提升改造效果,從“拆改顯增綠亮”六大方面綜合改造升級,“拆”即拆除臨街建筑屋頂的加建建筑;“改”即改變街巷交通功能為步行街,改造臨街建筑立面、廣告招牌,對架空管線進行入地;“顯”即把街巷空間設計融入歷史文化元素,以彰顯城市文化;“增”即增補完善基礎設施、城市家具;“綠”即采取多種綠化方式增加綠化,并豐富綠化層次,提升綠化品位;“亮”即注重街巷夜景亮化設計。
通過綜合整治工程,綠影壁巷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綠影壁巷歷史文化街區,已被打造成襄城區一條全新的、充滿市井文化的商業步行街和文化新名片。
據介紹,自今年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襄城區通過將綠影壁巷等3條背街小巷列入整治范圍,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城市環境問題入手,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開展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推進“門前三保”責任制落實,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提升街巷服務管理水平,讓居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