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勇
城市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又一次召開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為新時代新征程城市發展錨定了航向。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肩負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將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以“灣區氣魄”勇立潮頭,緊扣中央部署的七項重點任務,努力在南粵大地繪就一幅“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城市壯美畫卷。
著眼塑造城市高質量發展引擎 加快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近年來,廣東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重要論述,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5年的68.7%提高至2024年的75.9%。我們將適應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加快釋放城市發展動能。
持續優化區域協同格局。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優化“一群五圈”城鎮化格局。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在15個試點縣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護運行機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穩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建立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一體化推進機制,全面查找城市結構、功能、品質短板問題。加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具備改造條件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關注“一老一小”需求,因地制宜補齊適老、適幼等嵌入式服務設施短板,新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積極開展未來社區建設探索,推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
加快培育住建領域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智能建造、模塊化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推進試點城市建設和智能建造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加快應用場景創新,打造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強化建設科技創新,加強科技成果推廣。培育發展綠色建筑,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眼打造城市高品質生活空間 不斷提高城市功能品質和活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近年來,廣東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省累計籌集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超230萬套(間),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0250個;累計建成污水管網超11.4萬公里,總處理能力超4000萬噸/日;現有公園650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1平方米;共有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5個名鎮、25個名村,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13處,確定歷史建筑4580余處。我們將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體系化建設。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管網更新改造,年內新增改造城鎮供排水管網不少于2000公里、燃氣管道不少于800公里。深入推進“廠網一體”,持續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快增發國債排水防澇項目建設。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
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深化開展垃圾分類提檔增效三年行動,地級以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力爭全部達到二檔以上,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弘揚推廣嶺南園林品牌,推進口袋公園、小微濕地公園建設,不斷拓展城市綠色空間。推進星級綠色建筑、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
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活力創新,應保盡保、以用促保,印發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推動認定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和確定一批歷史建筑,爭取實現“市市都有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涵養城市文化軟實力。
著眼營造城市高水平安全環境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近年來,廣東整治存在安全隱患的自建房26.8萬棟,完成超過2700公里老化燃氣管網改造,累計建成綜合管廊長度超過550公里。全省21個地市基本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及“CIM+”應用持續拓展。我們將運用數字技術強化城市安全支撐,以“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持續提升城市設施韌性、管理韌性、空間韌性。
提高城市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發揮省城鄉建設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落實城市建設重大事項報告和重大項目備案管理制度。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健全“一委一辦一平臺”工作體系,指導鎮街規范化開展城市管理執法工作,鞏固“強轉樹”專項行動成效。
著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省、市運管服平臺對接和數據匯聚,建設智慧住區、數字家庭,促進數字技術和城市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城市數字化治理典型案例,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技術手段在城市治理體系中的運用,以數字化改革助力解決城市發展和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