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陜西省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新思路、新方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時限長、流程不統一、交叉管理等難題,推出“232”模式改革(即將建設項目劃分為兩大類型、規范審批流程的三個階段、建立報審報批兩項機制),打造服務更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增效更顯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服務新模式,獲得了顯著成效。
針對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安康市按照項目特性、規模大小、復雜程度等不同特點,分為A類和B類兩大類型,并對其實施項目分類管理。其中,A類項目為不新增建筑面積、不改變既有建筑功能和主體結構、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涉及文物保護的項目;B類項目為利用公共空間新建各類用房或改變原有建筑功能和主體結構,以及需要加裝電梯的項目。
根據不同項目類型的審批要素,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別制定了審批流程圖,進一步明晰項目審批全流程環節、時限、方式等要素,全方位規范了審批服務。
審批流程中,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項目審批階段整合為立項用地、工程規劃和施工許可、竣工驗收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根據項目類型,簡化報批要件,實施精細化管理。
在立項用地階段,A類項目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無需辦理建設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用地規劃許可證等用地手續;B類項目依據項目投資額、項目選址、建筑風貌、消防等指標,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后報審。
在工程規劃和施工許可階段,A類項目不再單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依據聯合審查意見,申請辦理施工許可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等相關手續;B類項目依據聯合審查意見,項目實施主體在設計文件審查合格后,相關部門依據聯合審查意見同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等手續。
在竣工驗收階段,改造項目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后,由項目實施主體組織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責任主體或參建單位進行工程竣工驗收,根據A類B類項目不同特點,實行差異化驗收。
為縮減報審報批流程,該局在改造項目的報審報批過程中,實行聯合審查和聯合驗收兩項機制。
在項目審查環節,牽頭單位組織發展和改革、自然資源等部門及相關專家進行聯合審查。對于A類項目,在聯合審查期間,對市政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風貌、消防、建筑節能等技術指標一次性提出審查意見。不涉及建筑主體結構變動的低風險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可不進行施工圖審查。對于 B類項目的審查,增加建筑間距、消防設施等指標。聯合審查牽頭部門根據改造方案,出具聯合審查意見,并注明優化簡化審批程序及報建資料,作為改造項目審批及事中事后監管的依據。
在項目驗收環節,由項目實施主體組織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后報請聯合審查部門進行聯合驗收。
通過“232”模式改革,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聚焦“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增便利”要求,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實現“一窗受理、線上流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辦理模式,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10個工作日,新建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30個工作日,極大規范了項目審批流程,加快了工程進度,提升了工程建設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