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凈零碳”夢想的小山村、借海風之力輸送清潔能源的“風車王國”……東海之濱的舟山群島,正積極探尋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方案”,以行動詮釋共同富裕的豐富內涵。
舟山群島是我國第一大群島,獨特的地理位置既使當地享有秀麗壯美的山海風景,也使一些地方因“半封閉”的自然環境而缺乏發展動能。或許正因如此,為走出鄉村高質量發展之路、破解共同富裕命題,這里不乏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居安思危的前瞻眼光。
追求凈零碳夢想的小山村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共有大小島嶼128個。面對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的雙重挑戰,伴隨著“轉危為機”的緊迫感,當地決定探索鄉村建設的凈零碳之路。
定海區今年5月確立“1個機制+9大路徑”的凈零碳鄉村建設路線圖,對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活垃圾處理等提出了清晰路徑。
以定海區新建村的一個民宿項目為例,該項目沿山而建,古樸靜謐。通過科學選擇建筑朝向和門窗位置,民宿盡可能實現被動式采暖通風,減少能耗。
當地寧靜安然的山野之趣不僅吸引了更多游客,全新的業態也為鄉村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村民們有了新的就業崗位,走上了致富路,找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凈零碳的雄心目標看似遙遠,達成的關鍵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一呼一吸之間?!毙陆ù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金紅說。
解鎖共同富裕的綠色密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生存智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老吃法”也需要不斷升級——若要持續獲得發展帶來的“紅利”,宜居的鄉村環境是最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
在政府的引導和號召下,一些曾經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逐漸轉變為向游客提供出海捕撈體驗。他們特別注重保護村莊環境,例如將漁網里的塑料瓶等生活垃圾清理出來,先放入專門的垃圾桶,做到垃圾不落地,再將小魚小蟹重新放回海中。
如何使經濟持續發展是各國專家學者都在關注討論的問題,鄉村地區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和潛力。按照浙江省有關部署,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聯動共同富裕、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已是下一步重點任務。
共同富裕包含著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多領域的全面提升。舟山群島正一步一個腳印,以可感知的方式,用“綠色密碼”開啟通往共同富裕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