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緒先
時隔十年,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又一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了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對今后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作出部署。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內涵深刻、催人奮進,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江西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切實抓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在深化內化轉化上持續用力,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贛鄱大地落地見效。
始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高標準推進“四好”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上海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強調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我們必須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進“好社區”建設為牽引,統籌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讓城市建設發展既有高度、更有溫度,讓城市現代化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凝聚“好社區”建設合力。按照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要求,貫徹落實《江西省推進“好社區”建設實施方案》,發揮政府統籌推進力,強化省級“好社區”建設工作專班頂層協調,深化省市協調、部門聯動,充分整合調配各類社區建設項目資源。借助專題新聞發布會、“活力中國調研行”等媒體專欄,全面提升群眾認知度,激發社會各界參與度。通過建立居民決策、社會力量共建共享的多元參與機制,真正讓居民成為社區建設的決策主體。
統籌“好社區”建設任務。落實省委深改委推進2025年度重大改革項目的具體要求,聚焦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探索推進好社區“1+5”工程體系建設,以機制改革為核心工程,建立“三張清單”制度,探索適用存量更新改造的項目流程、技術措施和快速辦理機制。同步實施韌性增強、設施提升、綠色發展、智慧賦能、治理強基五項提升工程,從五大維度發力,形成覆蓋社區全要素、全周期的系統性更新方案,全方位提升社區品質和居民幸福感。
推進“好社區”建設實施。采取“三年三步走”的分步計劃,2025年,啟動“好社區”建設工作,分類打造200個試點,基本建立工作機制,社區的功能品質與基層治理有序提升;2026年,形成系列可復制推廣經驗做法和“好社區”專項體檢、更新建設、設計營建等政策標準,因城施策鋪開“好社區”建設工作;2027年,“好社區”建設政策標準、工作機制完善取得關鍵性突破。有序實現“一年強基礎、兩年促提升、三年抓鞏固”的發展目標,全力打造江西人民自己的“好社區”,為全國“四好”建設提供“江西方案”。
牢牢把握內涵式發展主線,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在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城市建設“不是靠歸大堆、攤大餅,要看內涵式發展”。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義,堅持“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則,結合江西實際,總結運用“部省共建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建設”三年實踐經驗,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線,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聚焦宜居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加快推動《江西省城市更新條例》出臺,堅持先體檢、后更新,以體檢找出的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行動。深入抓好“新城建”“兩重兩新”項目落地,加快構建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下大力氣解決加裝電梯、停車、充電等難題,不斷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立足江西實際,聚焦重點任務,加快編制“十五五”住房城鄉建設發展規劃。
聚焦美麗城市建設,推動城市綠色轉型發展。完善城市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培育發展綠色建筑,加強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采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高標準推進廬山國家植物園創建。全面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要求,持續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攻堅行動,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城市篇章。
聚焦文明城市建設,推動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健全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發揮江西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依托江西綠水青山資源稟賦,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彰顯江西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的城市精神。指導推動景德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讓千年瓷都煥發新的時代光彩。探索建立“鄉愁·鄉籌”投融資機制,有效破解活化利用中“瓶頸”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
聚焦韌性城市建設,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加快出臺《江西省城鎮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通知》,探索建立房屋安全體檢、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房屋質量安全保險等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強化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
加快轉變城市工作重心,高效能推進城市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指出“要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轉變城市發展方式”,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又強調“要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城市發展規律,闡明了工作形勢變化。我們必須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堅持黨建引領,完善城市治理工作體系,推動城市治理納入“書記領航”工程,大力推廣“數據進平臺、城管進社區、物業進家門”治理“三進”模式,提升行政執法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
全力推進數據進平臺。強化數字賦能,堅持軟硬件協同發力,深化“一委一辦一平臺”,打造城市數字底座,融入“數字政府”建設,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建成城市治理“智慧大腦”,實現數據“全量歸集、全域共享、全時響應”,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公共服務“一網通享”,完成“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的轉變,使城市治理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
全面推動城管進社區。持續推進深層次城市管理變革,深化城市管理體制創新,推動城市管理力量和配套資源向基層一線聚集。突出管理服務前移,結合完整社區建設,聯合建立“社區治理工作室”,派駐專職城管隊員擔任“社區管家”,常態化開展市容巡查、違建防控、噪音治理等工作,實現城市管理由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探索推行物業進家門。鞏固擴大黨建引領社區物業治理工作成果,持續開展“共建紅色物業共享美好家園”選樹活動和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深化社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完善“居民點單、物業接單、社區督單”服務機制,規范物業服務行為,推動物業服務從“管小區”向“進家門”升級,將精細化治理觸角延伸至居民家庭,打通服務“最后一米”。提高行業從業素質,精準滿足居民需求,提升小區環境衛生、公共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水平,推動物業服務領域矛盾糾紛源頭治理,著力解決群眾心里的“關鍵小事”,提升綜合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