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治水事業,就治水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早在2009年,總書記就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時刻,總書記親臨江蘇考察,賦予我們“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個新”重大任務,并對蘇州工作親切勉勵、作出指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間(2016年以來),昆山水務部門始終把“走在前、做示范”作為謀劃推進水務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主線,作為打造新階段水務高質量發展縣域示范的總目標總指引,堅持干字當頭、積極作為、勇挑大梁,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譜寫昆山水務精彩篇章。
十年來,強化系統治理,全市水質實現歷史性好轉。全省首創河長辦、治水辦等“五辦合一”, 率先開展“除黑剿劣”行動,2018年率全省之先全面消除城鄉黑臭水體,2023年底全域動態消除劣V類水體。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104萬噸/天、處理能力蘇州第一,污水廠尾水生態凈化濕地日處理能力達33.75萬噸。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順利收官,污水提質增效“333”行動有力推進,完成10座污水廠改擴建工程,16座污水廠提標改造,完成61個、189.23平方公里污水處理達標區建設,實現全市城鎮建成區排水達標區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提升工程獲全國水利優質工程最高獎項“大禹獎”。
十年來,錨定久安之基,防災能力實現整體性躍升。水務建設總投資超244億元,向上爭取資金超43億元,水利建設投資工作獲得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勵。楊林塘、郭石塘、新塘河、湖川塘等一批骨干河道整治陸續完工,完善昆南四鎮外圍防洪屏障,全市每年雨污水管網疏通養護長度超1萬公里,累計修復管網問題2.2萬處,城市整體防洪抗澇能力持續提升。完成河道綜合整治683公里,堤防擋墻工程134公里,新(改)建閘站123座,新增排澇流量363立方米/秒,成功抵御2020年的超長梅雨季,2021年的“四碰頭”流域洪水,2023年的多輪特大暴雨,以及2024年的歷史首次遭遇“貝碧嘉”“普拉桑”兩大秋臺風侵襲。結合流域防洪抗澇新形勢,穩步推進吳淞江整治昆山段工程(完成投資超30億元),加快實施全市“六片三河”洪澇安全韌性提升工程。
十年來,深化綠色發展,全域生態實現系統性改善。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成450余條(座)幸福河湖,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95%,傀儡湖獲評“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七浦塘獲評“全國最美家鄉河”稱號。全市年用水總量穩定在5.4億立方米左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5.3%、25.1%,入選“太湖流域片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十佳案例”。推進河湖“兩違”整治,拆除河湖違法建設和違法圈圩115.8萬平方米。實施全市河湖管理范圍確權劃界工作,劃定河湖管理范圍線1551公里。目前,全市1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中向好,達標率100%,優Ⅲ比例由“十三五”初期的62.5%提升到90%,優Ⅱ比例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達到60%。
十年來,聚力改革創新,治理體系能力全面性提升。成立省水文局昆山監測中心,水文站網密度全省第一,全面共享太湖流域氣象水文數據。聯合清華大學共建昆山市水環境治理研究基地,成立國內首家縣級市壩道工程醫院,聯合清華大學、中國水科院、同濟大學等8家 “大院大所”組建“昆水智庫”技術聯盟,建立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程研究中心昆山基地,推動水治理模式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搶抓AI發展機遇,圍繞廠網河湖一體化調度、洪澇聯排聯調等方面,完善應用場景、強化人機交互等工作,為水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治”支撐。
十年來,永葆初心使命,水務精神譜系持續性積淀。率先在全省探索基層水務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成立水事綜合管理中心,持續激發水務基層治理活力,促進行業監管體系扁平化。實施建管分離改革,堅持建管并重,創新推行區鎮水利工程代建制,強化質量安全監督。首創編印局標準化手冊,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的長效機制。依托滬昆“毗鄰黨建”機制,打破屬地界線限制,推進邊界區域水環境的聯防聯治。加強與應急管理、城鄉建設、民生保障、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應用等行業領域黨建共建,推動“黨建品牌”與“行動支部”融合發展。連續八年舉辦水文化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凝聚干部職工合力,提升其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著眼年輕干部長遠規劃和梯隊建設,精心打造“青苗—青干”水務人才培育品牌,目前局系統 80后中層正職占比超68%,90后超17%。
十載春秋,十年砥礪。昆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記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目標”的殷殷囑托,勇于創新、砥礪前行,凝心聚力打造新階段水務高質量發展的縣域示范,奮力交出中國式現代化昆山水務新實踐的高分答卷。昆山水環境治理工作得到時任省長吳政隆的肯定批示(2019年),獲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國家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昆山市水務局獲評全省水利系統先進集體、全省水土保持先進單位,先后八次獲得市級機關綜合考核(績效管理)優秀單位(第一等次)。昆山市基層河長履職“六步法”等工作舉措入選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聯合河長制”作為制度創新經驗向長三角地區推廣,建立示范區“四地九鎮”河湖一體化管護機制。昆山民間河長隊伍建設入選《新時代治國理政案例精選2021》,高質量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市建設經驗被住房城鄉建設部遴選為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情況交流典型,連續七年圓滿完成進博會水環境共保聯治任務,連續八年獲得省農村河道長效管護考核第一等次、省農田水利工程管護考核優秀等級。昆山水務科技領域,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大禹水利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全國農業節水科技獎二等獎、中國水協科技獎二等獎等一大批科研榮譽。昆山愛水護水青年志愿服務隊獲評“2023年度江蘇省優秀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組織獎”。
勇立潮頭,揮楫揚帆。當前,昆山水務局搶抓水務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機遇,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為引領,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深入貫徹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加快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高質量服務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以“干字當頭、奮勇爭先”的勁頭,更加精準系統謀劃水安全保障、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昆山新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堅持整體謀劃,構建穩中求進新格局。用好專項債、國債等資金申報政策,穩中求進推進民生水務項目建設,不斷提高城市洪澇安全韌性保障能力和城市排水系統品質。發揮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淀山湖世界級湖區的交匯優勢,一以貫之強化河湖長制,鞏固提升水生態品質,加快構建“一軸·雙核·三網·十廊”的幸福河湖總體格局,至2025年底建成500條幸福河湖。
二是聚焦數智賦能,激活新質發展新引擎。把握水務領域AI發展契機,推進基層水文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試點,協調推進智慧水務一體化和供排水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大力提升城市水系統安全風險管控和綜合監管能力。加快推進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疊加降雨數值預報模型、產匯流水文模型、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融合預測預演,實現“關口前移、防線外推”。
三是強化動能轉化,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以吳淞江為脈開展“一江兩岸”濱江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強化吳淞江岸線與城市居住、就業、休閑等功能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高度融合。協同推進青陽港中央商務區、正儀戲曲文化片區等重點片區建設,深入挖掘昆山水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全域統籌,激活全市1178座站閘、1153公里堤防潛能,謀劃一批文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