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駛入江蘇昆山境內,成片白墻黑瓦的江南民居映入眼簾,飛檐翹角間盡顯水鄉韻味。這些既保留傳統風貌又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農房,正是昆山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生動寫照。2024年,昆山成功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為經濟發達地區探索出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活化之路。
風貌保護:讓老房子顯現新活力
在周市鎮東方村“振東僑鄉”,6棟具有磚拱結構的新農房正在緊張施工,這些具有磚拱結構的農房與其他農房顯著不同。原來這個村是蘇南地區唯一的華僑村,至今保留著30棟民國時期的建筑,紅白相間的磚墻、百葉窗和寬闊的屋檐構成了獨特的建筑風貌。
“這些老房子承載著僑鄉的歷史記憶,但已經不能滿足老百姓對現代生活的需求。”村黨支部書記張曉東說。2023年,東方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為了統籌村民改善居住條件和保護傳統建筑風貌的要求,昆山針對傳統村落創新推出了“一村一設計”的模式,委托專業團隊在提煉振東僑鄉民國建筑要素的基礎上,經過與村民的反復溝通調整,最終設計出既保留傳統風貌又符合現代居住需求的房型。
2018年以來,昆山按照“鎮村布局規劃、村莊規劃、農房設計”的技術路徑推進農房翻建,通過鎮村布局規劃確定403個可翻建的村莊和可翻建的戶數;通過村莊規劃確定居民點的規劃布局,以原址翻建為主的方式盡可能延續村莊原有的自然肌理;農房設計層面,各區鎮以市級層面推出的11套房型為參考,累計推出69套農房設計圖集。截至2025年6月,全市農房翻建率已達77%,累計建成2.2萬余戶具有江南傳統民居韻味的現代宜居農房。針對老百姓對房屋使用需求的日趨多元化,今年以來,昆山還將一批農民自行委托設計的戶型圖納入通用圖集,新增了適應低收入群體需要的一層戶型,進一步激發了村民翻建老宅、改善居住條件的意愿。
文化傳承:讓傳統民俗綻放新光彩
今年5月,“2025姜里文化廟會”在張浦鎮姜杭村新建成的八卦廣場上盛大舉行。這場源于南宋東岳廟會的傳統活動,如今煥發著全新活力。漢服巡游隊伍穿行在古村石橋黛瓦間,與錫劇、連廂等非遺表演相映成趣;文創市集、活態展示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前廟會只有老年人參加,現在年輕人爭相穿著漢服來打卡。”廟會負責人興奮地說。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盛宴,每年吸引游客上萬人次。
作為昆曲發源地,巴城鎮綽墩山村將4棟閑置農房改造成昆曲學社,建筑采用水畔戲臺、游廊等設計元素,形成梅蘭竹菊四院布局,融合草泥墻面、竹木板條等傳統工藝,延續水鄉傳統風貌。作為昆曲文化實踐載體,這里定期舉辦公益演出、昆曲教學、品茶鑒寶等活動,成為長三角地區戲曲研習的重要場所。
為了更好地記錄傳統村落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昆山深入實施“千村故事傳承工程”,以傳統村落為重點,推進編纂傳統村落村志,目前已出版2冊中國傳統村落的村志。“昆山的傳統村落近年來在鄉村建設的浪潮中呈現日新月異的面貌,我們將通過編纂圖文志的方式,不僅要記錄村落的歷史價值,也要把這些村落的保護和建設發展情況記錄下來。”昆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五林表示。
活化利用:讓老村落激發新動能
周末的千燈鎮歇馬橋村游人如織,上海游客在百年老宅改造的“一尺花園”咖啡館悠閑小憩。“這里離上海只要30分鐘車程,環境卻比市區愜意多了。”游客陳女士笑著說。
很難想象,五年前這里還是人煙稀少、鮮為人知的村落。2019年,歇馬橋村入選江蘇省第三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對村落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正式拉開帷幕。村里成立了農房合作社,統一整合村內“零、散、小”的閑置房屋,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房屋進行結構安全評估并分類改造加固,在此基礎上引入蘇州國資平臺,建立了“集體經濟+國有資本+民營企業”三方共建機制,投資3億元成立歇馬橋文旅有限公司,對閑置農房進行統籌策劃、招商運營、推動項目落地。目前,村內已經引入“百盛人家”黑珍珠一鉆餐廳、“一尺花園”網紅西餐廳、“太湖窯”非遺手作等30余項文旅業態。2024年,村內實現營收超過2800萬元,游客總量達28萬人。
歇馬橋村的成功并非個例。昆山其他傳統村落也都立足本地優勢資源,下力氣做好“土特產”文章,形成了武神潭村大閘蟹養殖、尚明甸鄉村科創、姜杭村藍莓園、三株浜年代秀主題民宿等一批特色產業,實現了“村強民富”的美好愿景。
機制創新:從單點突破到全域提升
近年來,為切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昆山印發了《昆山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編制印發了市域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和規劃方案,明確了勾勒水韻鄉興、業盛景美的新時代昆山之路的目標定位,提出了“五個新”保護策略,明確了各部門具體任務分工和項目實施計劃,為示范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錦溪鎮政府的會議室里,與會人員正在討論祝家甸古窯遺址公園的保護開發利用方案。根據規劃,這里將采用地上適度加高擋墻、地下增加止水防滲措施,同時結合景觀化處理,在古窯遺址公園周邊打造約530米的護岸,汛期結合防浪板,以滿足4.7米的防浪標高要求。
錦溪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陸征東表示:“祝家甸古窯遺址群三面環湖且地勢低,每年汛期防洪壓力特別大,但受限于資金壓力,一直沒有進展。現在有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貸款,這項工作終于被提上了日程。”
依托入選示范縣帶來的契機,昆山積極爭取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推出的專項貸款,確定了以鎮為單元、鎮屬國企為融資平臺、爭取政策性貸款支持的工作模式。目前,淀山湖鎮、錦溪鎮已獲批授信額度15.4億元,投放貸款5.3億元。
漫步在昆山南部水鄉新建的“騎跑道”上,一幅動人的江南畫卷徐徐展開:兩側新插的秧苗泛著嫩綠的波光,蜿蜒的河流與生態景觀帶相映成趣,遠處白墻黛瓦的農房點綴其間。這條慢行綠道,正是“昆山之鏈”慢行系統的精彩片段——一個將步行、跑步、騎行、游船等多元體驗有機串聯、讓田園風光與生態美景珠聯璧合的創新實踐。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不能止步于打造幾個示范村。”昆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王衛東指著規劃圖說,“我們正依托‘昆山之鏈’這樣的載體,把散落的傳統村落串成起來,讓文化資源活起來、讓村落發展聯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