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社區工作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著城市發展。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總體部署,浙江省杭州市自2023年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始終把推動完整社區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區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的標志性成果。
杭州把完整社區建設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重要載體,堅持以建設“人民幸福美好家園”為目標,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功能,著力推動設施完善、環境宜居、服務智慧、管理有序、安全健康、群眾認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單元。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展438個完整社區建設,惠及城鎮居民410萬人,翠苑一區社區、繽紛社區和湘湖社區等3個社區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相關工作多次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專題報道推廣。
深化“三個統籌”,構建工作推進機制
統籌工作架構,打造協同聯動“一盤棋”。強化組織保障,市、區兩級分別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整合發改、住房城鄉建設、規資、民政、衛健等條線力量和政策,實行專班實體化運作,構建“領導小組統籌決策—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工作專班攻堅落實”的責任鏈條,一體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兒童友好、老年友好空間建設等工作。
統籌政策體系,織密制度保障“一張網”。結合杭州實際,構建“1+N”政策體系,出臺全域推進完整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完整社區覆蓋40%以上的城鎮社區、到2035年底基本實現完整社區全覆蓋”的目標,從規劃體系、運營服務等多方面提出整體性解決方案;出臺社區配套用房產權辦理辦法,市、區兩級專項獎補資金等相關支持政策10余項,為推進完整社區建設提質擴面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統籌體檢規劃,繪就全域建設“一張圖”。對全市1260余個城鎮社區開展專項體檢,全面掌握3.5萬個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數據,摸清社區底數和短板。編制城鎮社區建設專項規劃,全市劃定“5分鐘生活圈”1690個、“15分鐘生活圈”344個;開展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行動,推動各類公共服務資源更加均衡、可及。
做到“三個堅持”,健全社區治理體系
堅持黨建統領,開動“主引擎”。堅持“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作用發揮到哪里”,充分發揮黨建在綜合協調、抓人促事、資源共享、要素保障等方面統領作用,創新開展完整社區黨建分類試點,推動完整社區共性難題“一起解”、空間挖潛“一起議”、服務運營“一起管”,加快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
堅持多元主體,構建“共同體”。以百姓意愿為準則、以百姓需求為核心,創新打造紅茶議事會等社區議事平臺,全面開展居民需求調查和深度訪談,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尋找社區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運營的積極性,激發市場供給潛力。
堅持數字賦能,釋放“芯動力”。依托數字治理優勢,推動數字服務融入社區治理和百姓生活。制定完整社區數字化建設指南,搭建統一的數字化社區治理服務平臺,實現市區兩級貫通。在治理端,強化“人、房、設施”等全要素數據感知能力,有效賦能基層風險防范化解與精準治理。在服務端,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便民服務門戶,嵌入社區活動、報事報修、空間預約等便民應用,真正實現快速響應、服務直達。
強化“三大能力”,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單元
聚焦補齊短板,提升社區公共服務能力。緊盯“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需求,通過新建、改建、盤活閑置房屋和既有空間復合利用等方式,將空間、資源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推動“單一服務”向“完整服務”轉變。通過完整社區建設,全市已累計打造社區綜合服務站368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7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25個、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340個、社區百姓健身房361個、社區食堂230個,加裝電梯3776臺。
聚焦長效運營,增強社區自我造血能力。出臺完整社區運營指南,通過開展“強社惠民”改革和“大物業”綜合服務試點,整合街道資金、資產、資源,形成“社企聯動”“片區聯動”“大物業聯動”等社區建設運營模式,推動“產權單位擔一點、公共收益收一點、社區居民出一點”的運營良性循環。
聚焦身份認同,激活鄰里融合共建能力。構建睦鄰文化,因地制宜組建多元化興趣社團,創新開展社區文娛活動,大力推動公益服務、倡導鄰里互助、營造文明新風,持續增進“歸屬感”、織密鄰里“關系網”,著力構建和諧融洽新型社區鄰里關系。
杭州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區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四好”建設為目標,在加快推動完整社區全域覆蓋中努力探索更多“杭州經驗”,全力讓人民群眾享有“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完整社區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