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事關群眾生活品質、城市安全運行和社會穩定,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住房城鄉建設部部署開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既是物業服務行業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也是對物業領域民生訴求的積極回應。物業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只要群眾有訴求,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就要見行動,只有積極回應訴求,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和理解。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聚焦物業服務焦點、熱點問題,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實施靶向整治,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從而將“為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落到實處,書寫物業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山東省認真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的部署要求,以深化提升“齊魯紅色物業”建設為總抓手,堅持突出重點、系統施治,努力推動物業管理有效融入社區治理,持續提升群眾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
堅持黨建引領,五級聯動實現全域推進
強化頂層設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出臺以黨建引領物業服務管理促進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的意見,將“紅色物業”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印發“齊魯紅色物業”建設行動計劃、工作規范等系列文件,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保實現整體提升。
完善工作體系。依托省、市、縣物業主管部門成立物業行業黨委,納入同級黨委“兩新”工委管理體系,推動市、縣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紅色物業”專項工作組,街道落實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社區居委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全面構建“黨委統籌、部門主管、社區主抓”的工作體系。例如,濱州市委成立“渤海紅色物業專項工作組”,將“物業管理服務提升”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攻堅項目,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和民生實事,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專題聽取匯報、專題督導調研。
抓實監督評價。發布《山東省物業服務合同示范文本》,進一步明確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權利義務,引導物業服務企業提升履約意識,依法依約開展物業服務。將街道社區黨組織評價意見作為重要內容,定期開展物業服務質量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物業費調整、合同續約的重要依據,確保“看得見的管得著”。在2.4萬個小區推行物業企業履約、業委會履職、服務質量評價結果“三公告”制度,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推動物業服務質價相符。例如,壽光市(濰坊市代管縣級市)組建255個小區黨支部,推行“交叉任職、雙向進入”,228名熟悉物業管理的小區黨支部成員兼任物業服務項目質量總監。
突出問題導向,三個覆蓋補齊短板弱項
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將落實物業管理作為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前提,推廣街道、社區領辦基礎性物業、國有企業兜底保障等模式,創新“打包統管”“先嘗后買”做法,推動5000多個小區解決“脫管失管”問題,促使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例如,濟南市槐蔭區成立第一家社區社會企業濟南市陽光惠鄰社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定期召開居民議事會審議公司重大決策,設立由居民代表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對財務狀況進行監督,建立項目公示制度,所有服務內容和價格都需經過居民討論,得到居民群眾廣泛支持。
提高業主委員會覆蓋率。建立完善業委會決策事項黨組織事前把關機制,引導黨員在居住小區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動3.1萬個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7.3萬名黨員擔任業主委員會成員,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更加有力有效。例如,青島市出臺專門意見,推動符合成立條件的住宅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2996個,業主委員會成員中的黨員比例超60%,近900名小區黨組織書記依法擔任業委會主任。
提高物業服務企業黨的組織覆蓋率。山東省物業服務行業黨委牽頭制定物業企業“黨建入章”工作指引、黨組織工作規范,舉辦“齊魯紅色物業”黨建培訓班、大講堂,推動8435家物業企業成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3.1萬名物業黨員在志愿服務、扶老助殘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黨在群眾身邊的工作隊。山東省物業行業黨委榮獲省級行業黨建工作業務大賽二等獎。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劉德明書記工作室被山東省委“兩新”工委命名為省級新興領域優秀黨組織書記工作室。山東濟發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楚苓獲評“高質量發展強擔當”省級榜樣人選。
提升服務質效,共建共治辦好民生實事
搭載體促共治。建立物業項目負責人到社區報到制度,組織物業企業黨組織認領社區黨建服務項目5.1萬個。推行社區“兩委”、業委會、物業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共商共議小區管理事項。開展“加強物業管理共建美好家園”活動,7000多個小區積極參與,多個小區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扎實推進住宅“小區騎手友好社區”建設,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做好小區標識管理,確保樓宇、單元、樓層標識完整準確,加強秩序維護員等從業人員教育管理,做到文明熱情服務。簡化網約配送員等外來人員出入小區登記流程,推廣使用“新新向黨-騎魯通”掃碼進門,因地制宜劃定臨時停車區域,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為網約配送員提供手推車等設施,以及飲水、充電、藥品等暖心服務,讓外賣小哥暖心,讓居民群眾安心。
辦實事破難題。聚力提升群眾生活居住環境水平,全省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7萬個、327萬戶,加裝電梯7330部,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插口95.6萬個。全面推行物業服務合同履約、業主委員會履職和物業服務質量評價結果“三公告”制度,督促物業企業開展“集中晾曬”活動,在小區顯著位置及智慧物業平臺主動公示物業服務履約、公共收支情況,廣泛接受群眾監督。2.4萬個住宅小區開展“項目經理接待日”活動,物業企業聯合社區居委會現場解決群眾反映的物業問題,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促發展優服務。深入開展“城市管理進社區”活動,物業主管部門聯合當地廣播電視臺開辦《物業直通車》欄目,線上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并及時高效答復。在小區公開欄公布物業領域監管職責清單,開發物業服務訴求“碼上辦”“隨手拍”快速處置平臺,實現物業投訴“發現—解決—反饋”全流程閉環、職能部門全過程監管。發揮物業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組織舉辦職業技能競賽、開展糾紛訴前調解、鏈接優質平臺資源,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規范服務。聯合多部門出臺政策支持行業轉型升級,組建醫院物業、超高層物業產業發展創新聯合體,鼓勵物業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開展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需要廣泛發動群眾,營造輿論氛圍,凝聚各方力量。職能部門、街道社區、物業服務企業都要明確自身的職責任務,迅速推進落實。一方面,要強化機制保障,將“堅持黨建引領物業管理融入基層治理”落到實處,積極構建多方聯動的工作協同機制,為做好物業管理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另一方面,要強化科技支撐,主動適應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物業”,借助新技術、新手段,科學謀劃智慧物業的基本框架,讓物業服務行業跟上時代步伐。此外,要注重典型引領,及時推出一批物業服務質量高、業主滿意率高的典型項目、示范小區,組織開展觀摩交流,引領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向縱深發展。要引導鼓勵頭部物業服務企業開展服務品牌輸出和管理咨詢,加強物業行業從業人員培訓,全面提升服務素質、能力、水平,加強物業服務行業文化建設,在強內涵、塑形象、促發展上持續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