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城路發現有攤販占道經營,請前去處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一處數字大廳內,城管隊員使用城管規范執法場景式訓練系統,對流動攤販違法行為進行處理。這一系統是柳州市城管部門為一線隊員打造的專屬數字城管老師。在占道經營問題的演練中,系統會模擬攤販的不同反應,隊員則需要迅速判斷情況,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和執法手段。演練結束后,系統還會根據隊員的表現指出其在執法程序、語言表達、情緒控制等方面的不足。
系統的研發要從三年前說起。那時,專業訓練不足、教育培訓碎片化、實戰訓練缺乏等問題,成為柳州城管執法工作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亟須挪開的“絆腳石”。同一時間,一支由多名骨干組成的工作小組應運而生,迎難而上。在深入各縣區調研中,他們發現設置標準化處置課程,對一線執法輿情高發事件進行情景重現,讓隊員們模擬演練是最優的解題思路。
撰寫腳本、進行模擬表演、拍攝視頻、后期制作……投入專項費用近200萬元,歷時3年沉淀,城管規范執法場景式訓練系統誕生。如今,系統可以從執法用語、行為規范、執法程序、裝備配備等方面直接對城管隊員模擬處置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提升訓練效率的同時,讓隊伍建設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相關負責人說:“依托城管規范執法場景式訓練,真正實現從執法人員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進行規范,把規范變成行為,把行為變成習慣,推動執法人員養成良好工作作風,打通城管執法隊伍教育訓練的‘最后一公里’。”
廣泛的案例是搭建場景式訓練系統的根基。“我們廣泛收集整理全市各縣區常見城管執法案件,并積極征集全國不同區域的優秀實踐案例,豐富場景式訓練典型案例素材庫。”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將日常巡查勸離、占道經營整治、城市揚塵治理等高頻執法現場作為重點訓練案例,從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依據、執法程序規范、應急處置措施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精準提煉場景式訓練要點。同時,根據執法人員、協管人員不同職責,分別設置模擬情景,確保訓練內容緊貼實際,提升訓練實效。
針對執法過程中輿情矛盾高發的問題,系統搭建了高度還原的模擬場景,對現場可能出現的復雜情況進行復原。在此基礎上,規范設置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執法語言、行為動作以及裝備使用標準等,開展“對抗式”訓練。通過這種方式,讓執法人員和協管人員在模擬環境中迅速做出準確判斷,規范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并采取有效行動,有效提升一線人員的心理素質及應對技巧,確保在實際執法中始終保持冷靜和專業,減少和降低暴力沖突的發生與升級風險。
“場景式訓練的人機互動體驗,讓執法人員與協管人員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執法現場、深度體驗執法過程,提升了訓練的沉浸感和代入感。”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自系統建設運行以來,累計發布場景式訓練課程27部、微課程115部,其中涵蓋執法管理課程90部、執法裝備課程12部、心理疏導課程13部,為城管執法隊伍的能力提升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推動城管規范執法場景式訓練系統有效落地,柳州市在培訓機制、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師資力量等方面下足功夫,構建起完善城市管理教育培訓“1+6+N”模式,即一系列政治素質提升課程,城市管理、法律法規、科技信息、服務群眾、宣傳輿情、心理健康等6個方面專業素養提升課程,多項攻堅能力提升課程。并組建由46名培訓骨干組成的師資人才庫,壯大全市城管綜合執法培訓力量,全面落實教育培訓職責,建立學習培訓檔案,推動教育培訓常態化。
“各綜合執法單位只需配備一間小面積的培訓室,就能借助該訓練系統,以分批次的形式有序開展隊員培訓工作。”相關負責人說,該市建立執法、協管人員電子培訓檔案,明確執法人員未經場景式訓練不得上崗執勤、未達訓練要求不得上崗執法。各縣區有序開展集中人機考核工作,確保執法、協管人員依托場景式訓練年內接受公共法律知識不少于20學時,執法技能業務知識不少于40學時。該訓練模式有效解決了各綜合執法單位長期面臨的“缺教材、缺場地、缺教官”難題,切實為市、區兩級共7個執法單位有效緩解了培訓壓力,節省了大量培訓經費,高效推動了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