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武漢市召開全市城管執法監督工作部署暨執法創新會,總結2024年工作成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并圍繞“共情執法”“區街協同”等創新實踐展開深入交流。會議聚焦推廣“共情執法”經驗,推動城市管理“由運動式到常態化、由粗放式到精細化、由單純強調管理向治理服務并重”的轉變。
會上,“城管小莉”工作室主創人員,武漢經開區城管執法隊員肖莉以《以人民為中心 構建共情執法新格局》為題,作了交流發言。她表示,人工智能技術蓬勃興起,智慧執法正為城市治理注入全新動能:智能識別系統能精準捕捉違規行為,無人機巡航能動態監控違法建設,大數據研判平臺能實時預警占道經營。但我們始終堅信,智慧城管的終極價值不僅在于技術迭代的表層革新,最重要的是為民初心的深層堅守。“車谷城管”短視頻中有自種小青菜在街頭出售的耄耋老人;有白天在企業打工,夜里兼職擺攤的家庭頂梁柱;還有有假期參與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人工智能可以憑借高效算法處理執法文書,卻無法體會為生計擺攤的艱辛、為家庭日夜奔波的疲憊、初入社會的青澀努力。執法隊員直面民生,有著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同理心,能夠運用好“共情力”,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感受和思考,在把握執法尺度和傳遞法治溫度中找到平衡點,這樣才能夠實質性地化解矛盾爭議,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在交流發言環節,相關區結合實踐案例,分享了“共情執法”“區街協同”等創新舉措。江岸區以“柔性執法”擦亮城市名片,通過群眾力量化解基層矛盾,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青山區全員上路織密網格,通過“售瓜地圖”規范占道經營,運用智慧監管平臺破解共享單車淤積難題,獲市民點贊;高新區瞄準民生需求,打造“綠色驛站”“夜間消費示范點”,疏堵結合規范“擺攤經濟”;漢陽區推行“一把手工程”,區領導帶頭解難題,創新政企共治模式,實現“執法與民心雙向奔赴”;武昌區“巡執分離”模式通過專業化駐街巡查、規范化案件辦理,破解執法難題,為基層治理提供新思路;江夏區以“智慧”賦能城市管理,以“非現場執法”推動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實現從“人海戰術”到“云上智理”的新突破。
會議充分肯定了全市城管隊伍在融雪防凍、改革攻堅中的突出貢獻。會議強調,要高度警醒,找準當前執法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開展涉企執法監管整治,深入糾治突出問題,完善制度機制,全面規范執法行為;要改進作風,著力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在樹立形象上下功夫、在規范執法上下功夫、在執法監督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隊伍形象;要解放思想,努力將共情執法全面推廣,要求經開區全面總結提煉“共情執法”的經驗做法,真正實現“共情執法”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要求各區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注重發揮基層主動性、創造性,因地制宜地推廣創新“共情執法”工作。
會議號召全市城管系統以此次會議為新起點,錨定“人民城市為人民”目標,持續探索執法創新。通過“共情執法”增進群眾認同,通過“區街協同”凝聚治理合力,讓“城管藍”成為市民群眾心中的“保護色”,為提升武漢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服務武漢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