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社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下轄清波小區、藍光COCO金沙等10個小區,是由農村轉型而來的城市社區。
自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以來,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城市體檢為基礎、以社區規劃為引領,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治理機制、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優質多元、社區服務更加精細精準、基層治理更加有力有效,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服務有保障。
體檢先行 精準掌握需求
清源社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通過全面體檢評估,精準查找在配套設施、環境整治、公共服務、物業管理、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問題短板。
同時,主動問需于民、問策于民、問效于民,通過開展“民情茶館”,植入“蓋碗茶壩壩會”等民意征集活動,直接掌握居民的需求和意見,按照“群眾需要什么建設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跨社區聯建、跨區域管理、跨業態統籌、跨部門執法,打造公共服務高度集成、各類業態高度融合、便民服務全面覆蓋的一站式綜合生活服務區。
以人為本 打造宜居環境
清源社區按照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擴則擴的原則,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現有存量資源,因地制宜增設養老托育、社區助餐、家政便民、體育健身、文化休閑等服務設施30余處,逐步形成“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社區服務格局。
不斷優化社區生活環境,先后建成清源公園、清水河公園、百仁公園等社區公園,配備健身步道、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設施。結合“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利用好社區的金邊銀角,建設“口袋公園”“袖珍公園”“社區運動角”等,配建完善健身體育設施。
全力打造社區“一站式”服務,集中建設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社區鄰里服務中心、社區民情茶館等,社保、民政、公安、交管等多類業務下沉至社區,讓居民在社區即可辦理各類社會管理事務。結合益民菜市、薄荷糖綜合體布局,打造“源生活社區農場”,推出“智能生活家”APP,將便民服務延伸到居民家中。
全齡友好 提供優質服務
聚焦“一老一小”,社區聯合青雅樂幼兒園、雛鷹幼兒園、泡桐樹清波分園、成都市五幼清波分園等幼兒園,為社區每年提供托位300余個;增設“清源兒童成長中心”,每天為60余名嬰幼兒提供早教服務,解決上班居民后顧之憂;新建社區康養中心、青羊區老年公寓等設施,設置社區雨花敬老食堂,每天為150余名社區老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就餐服務。
聚焦滿足全齡段人群多樣化需求,社區打造了具有川西壩子特色的社區鄰里中心、“初心館藏”、民俗舞臺、“子瞻書院”、蜀繡傳習所、天心書院等場所。其中,“初心館藏”內陳列了1960年建村以來的老物件;社區民俗舞臺可以提供各類茶藝、變臉、清音、快板等非遺民間節目的表演。
此外,清源社區升級社區圖書館,實現與全市22家圖書館通借通還,讓居民在社區即可享受各類高品質、高質量、普惠性公共服務。
黨建引領 多元共建共治
社區健全了15個社會組織、9家企事業單位、8家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的社區治理架構,以21個黨支部、36個居民小組為抓手,孵化居民自治組織27個,構建“黨委領導、社區組織、居民參與、企業服務”的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依托智慧物業服務平臺,清源社區建立物業服務中心,對社區進行全覆蓋、全天候、零死角、智慧化精細管理。
依托智慧蓉城“三級平臺、五級應用”,落實微網實格治理機制,實體化運行社區微網實格微中心,清源社區建立“社區總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專屬網格”訴求響應機制,實現智慧蓉城賦能微網實格、微網實格匯聚多方力量、線上與線下服務雙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