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障礙建設示范標桿。在創建過程中,各樣板縣(區)立足本地實際,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實用性和便利性,切實滿足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打造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無障礙創建樣板。
即日起,本報開設專欄,刊發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打造無障礙樣板縣(區)的創新案例、典型經驗,敬請關注。
清晨,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鳳山鎮居民老李坐著輪椅前往渡頭公園。對身為殘障人士的老李而言,這樣的“自由出行”曾是奢望,如今卻成了日常。“現在去圖書館、政務中心都能獨立完成,生活方便多了。”老李的笑容中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這份轉變,得益于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在羅源縣精心打造的無障礙設施樣板區項目。
鳳山鎮作為羅源縣殘障人士比例最高的地區,登記在冊的殘障人士達892人,占總人口的1.44%,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需求尤為迫切。為此,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以該鎮為試點,圍繞道路煥新、公交升級、場所優化等重點領域,對居住區、交通站點、公共場所等六大領域展開系統性改造。
在道路煥新方面,鋪設了連貫流暢的盲道,增設了觸感提示地磚與過街音響,為視障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出行保障。公交系統也迎來了全面升級,站臺改造引入了彩色盲道并加裝了擋雨棚、電子站牌與無障礙座椅,讓候車體驗更加舒適便捷。同時,政務中心、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也進行了優化,增設了平緩坡道,電梯內嵌入了低位按鈕與盲文標識,衛生間配備了防滑扶手與寬敞隔間,每一處細節都彰顯了對特殊群體的深切關懷與尊重。
在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的過程中,羅源縣住房城鄉建設局摒棄了“閉門造車”的做法,積極傾聽殘障人士的實際需求并通過多次實地體驗與反饋調整方案,確保改造貼近人心、切實有效。政務中心的爬樓機、圖書館的無障礙通道、公園的細致指引……每一項設計都蘊含著對殘障群體的深切共情與理解。
改造前,羅源縣殘聯與設計團隊等進行了全面聯合排查,精準梳理出居住區、交通場站等關鍵場所的設施短板。施工過程中,廣泛征集市民意見,嚴格遵循相關規范,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位在政務中心辦事的殘障市民感慨地說:“以前總是需要家人陪同,現在自己能獨立完成,心里真的踏實多了。”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完善設施維護機制,按點位劃分責任部門,確保長效運行。同時,計劃通過融媒體宣傳、志愿者推廣等方式普及無障礙知識并開展專項培訓,推動全縣無障礙環境建設向更溫馨、更包容邁進。
從曾經的“出行難”到如今的“一路暢”,羅源縣住房城鄉建設局以無障礙之路串聯起城市的溫度與善意,每一步都彰顯著對平等的尊重,每一處改造都是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