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吉安市圍繞建設“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目標,深入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既暢通老城交通“微循環”,又補齊城市設施短板;既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又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開啟了一扇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幸福之門”。
民“享”,群眾更加滿意
吉安市將城市體檢作為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作。針對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吉安市聚焦城市建成區存量空間資源的提質增效,謀劃建設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項目庫,實施了一批群眾所思所急所盼的項目,補齊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吉安市還結合實際,梳理出“十四五”期間城市更新的15個重點項目,包括老舊小區改造、高品質智慧社區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計劃投資670多億元。
根“留”,城市更有活力
吉安市在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工作中注重文化傳承,有效挖掘城市價值,重塑城市活力。吉安市著力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的保護;推進活化利用,堅持以用促保,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實現永續傳承;加強重點地段建設的管控和設計引導,保護傳統文化基因,鼓勵繼承創新,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
這些舉措有效推進了吉安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一批文化傳承方面的先進典型涌現,如永豐縣恩江古城更新項目、安福縣洞淵閣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工程等。
路“暢”,出行更加便捷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一條條“斷頭路”成為吉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循環的“堵點”和百姓出行的“痛點”。為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從2017年開始,吉安市利用三年時間暢通了道署坪路、廣場東路、光明路等111條“微循環”道路,通車總里程61.8公里,切實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
暢通“微循環”項目是吉安市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的生動實踐。
水“清”,城市更有魅力
吉安市注重通過生態治理,提升城市功能。后河是吉安市的“母親河”,曾經孕育了燦爛的城河文化,河道全長17公里,水域面積1.8平方公里。在過去,由于缺乏上游水源,且受到城市擴張、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影響,后河污染嚴重。
為恢復后河生態功能,再現自然景觀,吉安市委、市政府通過后河治理改造工程,初步再現了“此地風光半蘇州”的沿河景觀。目前已開工的后河景區建設工程對后河全線進行有機更新,以塑造吉安市的新形象,彰顯其特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