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以“想民所想、改民所需、經濟適用、易于實施、彰顯文化”為原則,配合以城市有機更新、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工作內容,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極大地改善了一批老舊小區的面貌,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造成果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規劃有方 “小規格”轉向“大手筆”
2020年,望城區老舊小區提質改造項目總投資1億元,共改造31個小區、76棟房屋,提質面積約12萬平方米,惠及1302戶居民,改造范圍覆蓋2個街道行政區域內的5個社區。2021年,望城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從“小打小鬧”向“大刀闊斧”邁進。
從以往的“小規格”到如今的“大手筆”,望城區的底氣來自科學規劃的支撐。近年來,望城區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堅持規劃引領,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不打“無準備之仗”。通過前期系統調查摸底,建立健全老舊小區提質改造大數據庫;通過編制三年行動計劃,劃分主城區、老城區、新城區,跨區域、分層次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根據不同小區的實際情況,望城區因地制宜、精準精細施策。將有條件的封閉式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打造成開放式街區,推進小區內部道路公共化,實現老舊小區的有效串聯。同時創新引入城市“綠道”、“綠肺”理念,建設高密度的綠化提檔工程,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讓小區居民樂享“慢生活”。
望城區聚焦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重點難點,以試點破局,探索推進老舊小區片區改造。結合“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內容,將廢棄洼地、老舊辦公樓等地改造成社區公園、體育健身場和快遞投放點等公共配套空間。2019年以來,望城區內中南、湘陵、文廣等片區先后完成基礎類改造,建成72個“15分鐘生活圈”。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徹底告別“環境較差、功能不全、設施老化”的狀況,四萬多居民直接受益。
推進有序 “要我改”變成“我要改”
墻體破損、管網堵塞、出行不便……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但改造工作最大的“堵點”還是房屋“年紀”大、環境衛生差、思想轉變難等普遍存在的問題。
針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望城區住房保障中心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改造工作。一是多措并舉,破解“違建拆除”難題。望城區住房保障中心多次召開協調會,以先行拆違為前提,切實保障施工環境;區直相關單位包干負責,開展常態化巡查;黨員帶頭拆除自家違建物,逐門逐戶勸導其他違建戶。二是用心用情,攻克“思想轉變”難關。望城區住房保障中心在編制改造方案時匯聚民智,組織專班采取“白加黑”、“地毯式”摸排實施上門調查,確保方案準確有效;在提質改造中及時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完善改造方案,讓老舊小區改造真正符合居民所需。
隨著一批有實效、可復制的“標桿”小區完成改造,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居民切身體會到了改造帶來的便利與實惠,思想上從“要我改”朝“我要改”轉變。2021年,望城區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9個,涉及居民2337戶。計劃至2025年,望城區將完成156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提質工作。
舉措有力 “微改造”帶來“大歡喜”
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望城區不唱“獨角戲”,不搞“一刀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微改造”為群眾創造“大歡喜”。
在資金籌措上,望城區推行“五個一點法”(即中央投一點、省市爭取一點、區政府投一點、社會事業單位參與投一點、社區居民投一點),著力優化出資比例,加強資金統籌管理,確保資金發揮最佳效益。2020年,望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獲批中央改造補助資金2921萬元,各管線單位踴躍參與,預算投入改造資金760萬元;2021年,各管線單位投入1100余萬元,全力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在具體環節中,望城區堅持優先改造居民所需、不求一步到位的“應改則改”原則。如外墻較為完好的,則不改造外墻;道路較為完好的,則不改造道路。最大程度讓改造符合實際需求,減輕居民的經濟負擔。
在改造理念上,望城區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突破瓶頸,深度融合提升為民服務效率。在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工作中創新“五統一模式”(即統一收件、統一審批、統一監理、統一審查、統一監督),高效推進電梯安裝工作,預計今年將完成50臺電梯的安裝。望城區實現了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老舊小區提質改造和社區文明創建等多項工作的齊頭并進。
通過“微改造”,望城區多個老舊小區的“面子”和“里子”獲得提升,小區居民紛紛表示,“微改造”讓原本就富有人情味的老舊小區更增添了一份溫暖。
管理有效 “小切口”推動“大民生”
從“只建不管”到“建管并重”,望城區住房保障中心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過引導群眾共治共享,助力老舊小區完成了從無人管到社區管到自治共管的華麗轉變,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長效機制。
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模式。望城區率先在全市推行住宅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管理全覆蓋,利用“小切口”推動“大民生”。同時按照“一統五聯”要求,望城區把黨旗插在小區管理“第一線”,全面實施“紅色物業”工程,切實解決老舊小區改造后的管理難問題。在社區黨總支指導下,多個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先后打造了支部“紅色陣地”,物業服務公司黨支部、小區業委會、黨員業主等多方參與小區議事,促進物業服務公司與業主的良性互動,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
結合“智慧物業”建設,開啟“互聯網+物業”新模式。望城區結合智慧平臺建設,遵循“同步改造提升、同步服務提升”原則,有效鏈接各方資源,為居民提供更精細化、便捷化的服務。在多個改造完成的老舊小區增設智能消防、智能門禁、智能停車等智慧元素,完善小區公共安全配套基礎設施。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企業,實施開放式物業服務收費,保障了改造后小區的長效管理。
“一年樹典型,兩年擴規模,三年上水平。”以老舊小區提質改造為契機,2021年,在望城區中,成立業委會、建成物業標準化和實現智慧物業管理的小區達到30個,到2023年,有望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小區服務標準化全覆蓋、小區業委會應建盡建”的目標,最終形成物業黨組織全面覆蓋、黨建引領作用明顯、運行機制科學有效、政策法規系統配套、物業服務管理規范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深入推進,如今的望城區城市面貌大為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望城區將繼續堅持“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理念,強規劃、重質量,不斷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向優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