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潛山市龍潭鄉萬澗村,這個偏遠村莊這一天比過年還熱鬧。
不久前,第三屆傳統村落保護暨鄉村振興——潛山·北京兩地論壇在這里舉行。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國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3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萬澗村,圍繞“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振興、社會力量參與的鄉村設計創新”展開探討。

萬澗村“澗行者”鄉村服務發展中心的阿姨自發為兩地論壇準備的節目
從昔日交通閉塞、垃圾遍地、破落衰敗的小小山村,到如今干凈整潔、生機勃勃、產業興旺、“大咖”云集的“網紅”村,萬澗村的華麗蝶變有著怎樣的秘訣?
潛山市委書記梅耐雪在論壇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潛山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范工作,在保護利用傳統村落上創示范,秉承“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保護傳統村落,推進旅游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在創新深化合作上創示范,聯合高校、科研、文化等多家機構形成聯合團隊,逐步探索解決規劃設計中的難題,在潛山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振興模式。
細心的人也許會從這里發現答案。
2020年7月,潛山市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名單,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萬澗村、黃鋪村、茶莊村3個共同締造活動培訓基地以及萬澗村、黃鋪村、茶莊村、官莊村、雙峰村5個共同締造活動觀摩點。

潛山市召開共同締造培訓會
共同締造和鄉村振興必須要有資金保障。記者了解到,2020年以來,潛山市統籌安排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資金、“四宜”特色村鎮建設資金、彩票公益金、“美麗庭院”創建資金等,用于共同締造培訓基地觀摩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共同締造的本質就是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振興中。”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先結告訴記者,為此,當地出臺的相關政策充分考慮到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潛山市美麗鄉村一角
2021年7月,潛山市制定了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以“家和院凈室潔人美”為創建標準,通過發揮婦女組織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獨特作用,開展“綠色環保、庭院清潔、居室美化、家庭健康、家風傳承”五項活動。
8月,潛山市制定了《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實施方案》,對投資規模較小、技術方案相對簡單、建設內容較為單一的村莊建設項目,可依法不進行招標,通過采取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詢價采購等交易方式確定施工單位。在簡化項目發包程序的同時,引入各方力量加強監管,最大限度地帶動鄉村建設工匠和當地村民參與工程建設。

潛山市鼓勵鄉村工匠參與鄉村建設
潛山市還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三看三比”考核辦法》,開展“看環境衛生,比清潔程度;看管理秩序,比文明程度;看基礎設施,比滿意程度”的“三看三比”活動,著力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主體作用。
共同締造應該怎么做?潛山市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萬澗村戶籍702戶、2573人,村內有皖派傳統建筑70多處,是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從2017年起,萬澗村以傳統村落保護試點為契機,以共同締造理念凝聚多方資源,保護利用傳統建筑進行旅游接待;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產自銷生態農產品;成立鄉村服務發展中心,豐富萬澗村民文化生活。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駐村規劃師劉琳表示。這個看起來十分柔弱的小姑娘,已經在萬澗村駐守近4年。她為了村里大事小情東奔西走、出謀劃策,已經成為萬澗村的“榮譽村民”了。

劉琳和萬澗村的孩子們一起參加戶外活動
劉琳告訴記者,萬澗村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百余戶村民以房屋、土地、山林和現金入股。合作社帶動村民復墾全村1/3的廢耕土地,發展生態農業,推出生態金絲皇菊等十余種生態農產品。合作社籌資支持閑置傳統建筑流轉并參與修繕改造,將瀕臨倒塌的老屋改造為青年旅舍、公益書屋、民俗博物館和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僅2020年,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實現年度營業收入80多萬元。
天柱山鎮茶莊村是潛山市共同締造活動觀摩點之一。作為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鄉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茶莊村生態保護嚴格,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2萬個以上,是避暑勝地和天然大氧吧。近年來,茶莊村充分利用富氧富硒富鋅打造“三富”茶葉、瓜蔞等農特產業;利用天柱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品牌優勢,大力發展長板速降、溯溪越野、低空飛行、高山潛水、登山、滑雪、漂流等運動養生產業;成立民宿協會,建成農家樂86家、高端民宿3家,帶動村民建設環天柱山民宿群,推動村民致富。

潛山市菊花盛開的村莊
“搞共同締造,黨員干部帶頭作用不可少。”全國人大代表、潛山市黃鋪鎮黃鋪村黨委書記王紹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黃鋪村在推進共同締造過程中,提出“規劃引領、村社一體、村企共建”的發展思路,走上黨建強村、產業富村、黨建與發展相融共進的道路。堅持抓黨風、帶社風、淳民風,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全村所有黨員因人設崗,提出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承諾服務事項,主動服務群眾,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經過多年奮斗,黃鋪村由“負債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全國人大代表王紹南向村民傳達兩會精神,征求村莊發展建議
“共同締造,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劉琳笑著告訴記者,萬澗村雖小,卻有多方力量匯聚到這里: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排支持萬澗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修繕當地傳統建筑。潛山市政府成立“龍潭鄉萬澗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協調小組”,將萬澗村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納入市政府重點工作,每月召開會議調度推進。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根據項目需要,多次組織聯合專家團隊,在萬澗村產業振興、鄉村互助公益、傳統建造技術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活化等方面助推項目落地實施,還捐贈110萬元黨費,用于萬澗村傳統建筑修繕和公益項目建設。萬澗村成立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后,村民們自發組建施工隊伍,開展花屋組、老屋組農房修繕及外立面改造、周邊環境改造及河道治理等工作。此外,還有大量社會企業來到萬澗村,考察支持建設項目。不同層級、不同組織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統籌推進萬澗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