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始終堅持以生態立縣為發展戰略,圍繞“打造中國最佳人居”的目標,通過完善城市發展規劃,嚴格保護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倡導低碳生活,引導全民參與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人均綠化面積已達12.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1%,植被覆蓋率達到75%,免費開放公園綠地23余處,綠化覆蓋率達到41.8%,人均住房面積達到55平方米,于2009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
自2010年起,該縣又開啟了爭創“聯合國人居獎”的征程。安吉縣以環境優美為表、幸福生活為里、城鄉互動為本,實施“優雅竹城--風情小鎮--美麗鄉村”三位一體方案,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縣城的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2平方公里,城市框架突破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升至57%。此外,安吉縣實施以“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為內容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全縣美麗鄉村創建覆蓋面達到89.8%,全體居民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8.5%,對城市功能和環境改善認同度達到99%,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指數達到95%。這些努力使得安吉縣于2012年成為我國首個“聯合國人居獎”獲得縣。
近年來,安吉縣在“聯合國人居獎”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深化“中國最美縣域”建設為目標,忠實踐行“兩山”理念,創新提出“三線三度三性”城市空間立體管控機制,即以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三線”為邊,以人口密度、開發強度、建筑高度“三度”為界,以色彩和諧性、風貌融合性、環境協調性“三性”為標,啟動了以“美麗縣城”創建為主抓手的“優雅竹城”建設工作,通過實施城市更新、暢通、環境、服務、發展五大工程,實現縣城綠色生活環境美、規劃設計形態美、設施完善功能美、宜居宜業生活美、社會安定和諧美。
一是城市框架持續拉伸。安吉縣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016年的35.44平方公里發展到2020年的39.84平方公里,從“遞鋪港”時代融入“滸溪”時代,全面形成“一環七縱七橫”的城市路網框架。圍繞“東育、南優、西進、北拓、中提升”的發展路徑,安吉縣形成了主城區、城東、城南、城西北、城北、孝豐城區“六大片區”同步發展格局。而昌碩、遞鋪、孝源、靈峰四大街道的成立,則確立了城區、園區、景區、新區聯動的“一城四區”城市格局。
二是城市功能持續升級。安吉縣打通齊云路、穆王路、昌碩東路等21條城市斷頭路,打通石佛橋、天水塢橋等5座城市斷頭橋,完成了勝利路、繞城北線等12條城市道路綜合改造,新增公共停車位4000余個。安吉縣還完成了南北排渠建設工程、鳳凰片區截洪工程、海綿公園建設工程,西苕溪、滸溪、遞鋪港流域整治以及全縣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程,新增污水管網211.55公里,改造183.8公里,大幅提升了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
三是城市配套持續完善。安吉縣大力開展城中村改造攻堅清零專項行動,累計完成簽約3379戶,拆除面積98.61萬平方米。該縣全面完成12處老舊小區改造、26個區塊雨污分流改造和20條背街小巷綜合治理,老舊小區的面貌煥然一新,惠及群眾8000多戶。城市公園綠地面積由339公頃增加至433.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4.45平方米上升到17.35平方米,并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安吉縣內還建成了靈峰中心湖、烏象壩生態濕地公園、銅山港公園等六個城市公園,一批新建或改建的教科文衛項目相繼投入使用。
四是城市面貌持續提升。安吉縣全面完成了天荒坪中路、靈峰北路、浮玉路等15條城市道路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形成了“暢通、優美、生態”的通行環境,杭長高速公路的安吉入口獲評“最美入城口”,安吉大道獲評“浙江十大最美入城大道”。安吉縣還持續推進“引山入城”、“引水入城”,全面完善城市風貌特色,彰顯山水城市的優雅魅力。商會大廈、九州昌碩廣場和博瑞大廈等地標性建筑拔地而起,城市天際輪廓線不斷豐富。此外,該縣深入開展城市亮化工程,形成了點、線、面交相輝映的城市夜景燈光體系,天荒坪路、勝利路、迎賓大道等城市道路樓宇亮化引人注目,人民路、遞鋪港、豐華路、鳳凰山公園等夜景成為“網紅地”和“打卡點”。